与君初相识 犹如故人归
| 招商动态 |2016-08-23
与君初相识 犹如故人归
—与摩罗老师的第一次会面
翻开它的扉页,一段直抵心底触碰灵魂深处的话,会让你义无反顾的爱上他笔下的这片土地。
大鸣山,千里之外我只能有一个许诺,那就是用我的骸骨爱你。我将追随我的列祖列宗,永远融入你的骨肉之中。三千大千世界你是我唯一的家。大鸣山,我像我所有祖先一样,曾经用锄头砍刀索取你,最后用一把骸骨偿还你。偿还的不是功利,是世世代代的深爱。走遍天涯我只想与你相依为命。大鸣山,三千大千世界你是我唯一的家。
它就是《我的村 我的山》,书里洋溢着摩罗老师对家乡无比深沉的爱,他以底层百姓的生活为主线,完整再现了大鸣山万家湾村的人事物,每一位有良知的人翻开它都能引起强烈的情感起伏和共鸣。它不仅揭开了社会温情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直击底层中国农民的痛与悲,让我们切身感受农民在新时期的悲欢!更是一本能让每一个阅读的人受到心灵洗涤的书。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一群不同于自己身边人的、与命运抗争的身影;通过它反省自己在养尊处优中产生的矫情;当然,还会从书中找到一种久违的单纯,这在城市中已经不多见了。在公众号前几期的摩罗系列中,转载的几篇文章就深得大家的喜爱,有读者回复道“描述大鸣山的作品除了摩罗老师的《我的村 我的山》,看别的都觉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了”。
半个月前听闻摩罗老师即将返乡,我们编辑部的小伙伴们就已经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日日期待着这次会面的到来。
这一天终于到了,炎炎夏日也没能阻挡我们一行人的步伐,乡党委书记、乡长带着编辑部的五位小伙伴终于在上周一上午拜访了摩罗老师。
他家的老房子,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石板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雕刻的花板还清晰可见创造者笔下寄予的美好愿望。
摩罗老师在北京创办的致力于传播民族文化,弘扬中华道统,培养华夏复兴、中国崛起的栋梁的俊德堂书院,正是传统学院成功的典范。他此次从北京返乡,正是为了参加俊德堂和伏羲书院(汪墩乡的伏羲书院是一所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践行素质教育的纯公益性组织)联合举办的耕读游学夏令营活动。
摩罗老师千里迢迢返乡,顶着烈日酷暑,半个月吃住在乡野僻壤,与孩子们一起耕读游学,足见了他的精神根系始终根植于故土,足见了他作为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却始终关注底层社会,心系祖国未来的人文情怀。
耕读游学夏令营里,摩罗老师带着孩子们感知圣贤之道,躬耕伏羲书院的田园,引领孩子们在物欲横行的现代社会里远离种种诱惑,进入传统文化的世界,学习圣贤之道,培养孩子们学习与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孩子热爱劳动、珍爱劳动成果,从而达到修身明德。我们真的很希望摩罗老师也能到大鸣山来创办一所这样的传统书院,这将是我们鸣山人民的一大幸事和福祉啊。
远远地就看到了身着短袖唐装上衣的摩罗老师,其个性的张弛,品味的藏露,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亲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之后,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已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就坐在我们中间,饱经风霜的他在80多年的岁月里不知经历多少似水年华,然而那慈祥的脸上尽显“几度春风,几度夕阳红,都付笑谈中”的恬静和坦然。还记得《母亲的神灵》中摩罗老师讲述母亲的信仰,印象中那个至诚至善的普通妇人,那个伟大的普通母亲,在我们入座之后一直前前后后的忙碌着,照片里还能看见他们切的西瓜和其他摆满一桌的新鲜瓜果呢。
在我们翻开笔记本的那一刻,谈话已经开始了。书记说:“摩罗老师,您可是我们鸣山的精神标杆啊,在伏羲书院里,您给孩子们讲圣贤之道,带着孩子们躬耕田园,这对现在的孩子而言是多么难得的经历,我非常想邀请您在我们鸣山的几个学校进行讲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多么希望在鸣山也建一个像伏羲书院那样关爱留守儿童的传统书院。您知道,7月份我们开设了古韵马涧桥人文大鸣山的公众号,就是想借助这个平台传播我们的地方文化,介绍大鸣山的政务动态、干群风采和风土人情。如果还能将它打造成一个集合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爱心平台,整合扶贫、民政以及社会资金,来助学助困,这将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
摩罗老师微笑着说:“对您的这个设想,我很赞成,对贫困人员的帮扶是个很好的事。然而爱心扶贫仅仅依靠我们乡自身的力量还是不够,要对外延伸,组织更多的爱心人士,筑起爱心帮扶的“万里长城”,共同抵御贫困的侵袭。虽说我远在北京,但时时刻刻都牵挂着家乡,其实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关心家乡的发展,都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是精力有限,更苦于没有更好的渠道,这个就需要政府出面来组织了。”
言谈之中,老师谈到了书法。“在都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还是随处可见的,在都昌我们就有十几位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就拿我们万家湾村来说,书法氛围非常浓厚,练字的很多,字写的不错的也有好几位,但是大家普遍反映缺少一个固定的场所,导致练字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是有个好的场所能将大家聚在一起,自己练字的同时还能引导村里的孩子学习书法,那将是一大乐事啊。”
小编有幸看过万家湾村万会计的书画作品。以下便是他写的《兰亭集序》一览: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上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醉倒,它是寄托精神、抒发感情的很好形式,人们把它形容为"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言:‘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一定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笔来写我的感情’。摩罗老师在您的作品中总能体现您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像您的《我的村 我的山》,全是鸣山的真人真事,上次我去源头屠户村走访的时候就对这个村的名字特别好奇,这个屠户村缘何得名,这是一个很值得挖掘的,我们想在公众号里推出一系列村史介绍,深挖地方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鸣山的各个村落。像我们鸣山的九山村仿古木雕、源头下舍抗金名将刘琦墓等等都是值得推介的。明然老师在他的博客中的美丽中国行(明然游记系列)栏目里多次写到大鸣山的马涧桥、平石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大鸣山的古建筑。月初他来鸣山做客,就打算在《鄱阳湖文学》上做一篇九山仿古木雕的介绍呢。”
摩罗老师点头称赞道“是啊,我对地方文史的喜爱,在我收藏的书籍中就可见一斑了,在所有的书籍中我最不舍丢弃的就是地方文化介绍类的书,上次县政协送给我一本介绍都昌名人的书,我就带到了北京,而且通读了全文。”
书记笑着说“摩罗老师,每每看到您朋友圈的更新信息,总能让我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和您心系祖国的家国情怀。而俊德堂书院公众号的每期更新更是将我带入了国学的神圣殿堂里,无法自拔了。我们大鸣山地理优势非常明显,景湖公路、九景高速、在建的九景衢铁路构成了我们乡四通八达便利的交通网。鸣山的各个村小、高小、中小和中学教学点,生源充足,如果能在鸣山创办一所书院将会惠及相当多的孩子的。”
“无论是构想,还是实施,都需要详细的项目规划,一所书院的创办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汪墩乡的伏羲书院在初期就是得到一群热衷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勇于担当的老师义工的帮助,大家亲身躬行,清除杂草、拆除危房,修补围墙,修缮教室房舍,修建厨房、自来水、排水、供电系统。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入驻校园,开始了艰辛的创办历程。而且教育的发展更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下行压力,波及到了地方经济,招商引资的压力还是存在的。不过我相信这个构想经过多方努力终究会有实现的一天”摩罗老师说道。
摩罗老师因下午的行程返京,我们不便打搅一家团圆就返程了。这初次的会面,却像是早已熟知的故人般久别重逢,小编非常期待下次的相遇呢。
小编在这里祝福摩罗老师一家事事顺心、幸福长伴,双亲寿比天高、福比海深、日月同辉、春秋不老!
备注:刘琦(1098-1162)德顺军(甘肃静宁县)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为泾原经略使兼知渭州(甘肃平凉市),从张浚于富平(属陕西)与金兵会战,立有战功。后至临安领宿卫亲军。绍兴十年(1140年)率王彦旧部(八字军)赴任东京副留守,与顺昌(安徽阜阳市)知府陈规守城抗金,以少胜多,破金兀术拐子马,史称“顺昌大捷”。次年援淮西,与张浚、杨沂中破敌于柘皋(安徽巢湖市北)。与韩世忠、岳飞等并称中兴名将。旋遭秦桧、张浚排挤,罢兵权,改知荆南府(湖北江陵县)。金主完颜亮南下,任江淮浙西制置使守淮东,屯军抗击金兵。后退至镇江。次年忧愤而死。
刘琦墓位于鸣山乡源头村委会下舍村村口,景湖公路旁。
供图:周阳赟 曹丽
供稿:曹 丽
审核:付 斌
古韵马涧桥 人文大鸣山